项目背景
项目起点位于浙江嘉兴桐乡屠甸镇工业园,途径工业园区、农田种植区、散户养殖、住宅区进入长山河水体,总长约2.1km左右。
污染分析
底泥:工业重金属、印染硫化物、农残污染物、养殖有机物污染物、氮磷营养盐等;导致氧化还原电位低,黑臭现状明显。
水体:C/N 比、B/C比失衡,有毒有害物质导致水样富营养化现象严重。
生物:蓝藻、水葫芦大量繁殖,物种单一。
治理对策
底泥:通过纳米物化材料对底泥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、螯合、固化;通过矿化分解农残等毒有害污染物,将有机污染物、氮磷污染物进行转换,形成可被生物利用的营养物;提升氧化还原电位,为激活土著微生物提供生存的载体。
水体:调整水体B/C比值、C/N比值,降解有毒有害物质,提高水体复氧率,去除水体富营养化、消除劣V类水体、提升水体透明度。
水生态:通过恢复底泥生物着床的功能,激活土著微生物、促进水体食物链的完善。
治理后效果及验收资料
治理后水体满足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(GB3838-2002)》IV类
相关政府文件及媒体报道
文件明确指出:内源污染治理采用“原位修复,泥水同治”的技术,对河道内现存污水和底泥进行治理,避免污染转移。通过投加新型复合高效水处理物(矿)化凝聚剂,快速凝聚、分离溶存在污水、污泥中的有机或无机类污染物,使污水转化为水质优良的干净水,水质达到地表Ⅴ类水指标。